【楚天都市报】坚持为每名患者亲手触诊和查体,疗愈一人圈粉一家子 “去痛艺术家” 寻找最优方式为患者祛痛
来源:本站 发布人:张馨予(宣传处) 审核人:张馨予 发布时间:2024-12-06
冯丹在为一名颈椎病患者进行触诊和查体
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丹在手术中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慢性疼痛问题已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挑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
“以最小的代价帮助患者摆脱疼痛的困扰”,这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丹的坚定信念。深耕疼痛科领域15年,冯丹在坐诊时,坚持为每位患者触诊和查体,以确保诊断的精准性;在病房,精勤不倦钻研最优术式,缓解患者的“切肤之痛”;此外还坚持拍摄并制作了1200多条短视频,用健康科普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正视慢性疼痛治疗。各地患者慕名而来,他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去痛艺术家”。
1
不止于“阅片” 坚持亲手触诊和查体
“最近一段时间老腰痛,做了核磁共振,又查不出原因,您看看是怎么回事?”12月2日上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丹正在坐诊,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刚落座便愁眉苦脸地询问。
冯丹问诊后得知,患者每天伏案工作七八个小时,但检查结果并未出现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椎管狭窄。“来,您侧过来,我给您检查一下。”冯主任起身,从患者腰部皮带下方的后正中三角区域开始按压,然后按压到腰椎正中线两侧约两横指区域,再按压到腰椎的侧面,边按边询问“这里疼不疼”,当按到腰椎侧方区域时,患者连连喊疼。“您这是腰方肌出现腰肌劳损了。”综合评估后,冯丹给出诊断。他解释,腰肌劳损是由慢性劳损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他为患者开具了口服消炎药去痛加中医推拿、针刺、火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嘱咐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谢谢冯主任,为我检查得这么仔细。”患者满意离去。
“冯主任不仅自己坐门诊时坚持给每位患者进行详尽的触诊和查体,还要求科室医生都这样做。”新入职的辛高洁医生,最近一直跟随冯丹上门诊,“他常说,医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为患者彻底检查,有助于更精准地诊断病情,也让患者感到更踏实。”
从医二十八载,深耕疼痛科领域15年,在冯丹看来,首先要为患者精准诊断,才能进行精准治疗。特别是对于由外周神经压迫导致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等,常规CT和核磁共振检查往往难以揭示出器质性变化,这就需要医生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与影像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后提出诊断,这样制定的治疗方案才更贴合患者的病情和预期。
2
执着“最优解” 精勤不倦钻研术式
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颈腰椎疼痛患者占疼痛科病患中的很大一部分。“疼痛科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许多治疗方案没有现成的模板。多年来,冯主任带着我们逐个寻找更优的止痛方案,每年设定攻关目标,带领团队逐个进行攻关,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让患者受益最大化。”该科副主任医师张书力说。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通常是由于颈神经后支在颈椎小关节周围,受到增生的骨质或肌肉、韧带、筋膜压迫所致。患者常遭受颈肩部疼痛、僵硬以及头晕眼花的困扰,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干扰,许多患者在尝试了多种保守治疗方法后,往往难以获得显著改善。冯丹说,这种病,不仅难诊断,而且治疗上也让医生感到棘手,“对于颈型颈椎病而言,影像学检查结果仅可作为参考依据,它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触诊和查体结合诊断性治疗,进行综合评估。即便确诊,治疗过程也很棘手,一般情况下,疼痛科医生会采取后支神经射频消融术来处理这类问题,然而,如果射频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麻木刺痛,而温度不够又难以阻断神经,达到预期止痛效果。”
过去几年,冯丹带领团队反复研究、不断尝试,精勤不倦钻研最优术式,为患者缓解病痛。他因为当过多年的麻醉科医生,熟悉各种针头,对穿刺技术也更熟练,于是尝试用硬膜外麻醉的钝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通过患者颈椎后方一个相对安全的路径抵达靶神经的后支。接着紧贴骨头,用钝针顺着解剖结构为神经进行扇形钝性松解,“不用开刀,仅需一个穿刺点,便能解决患者颈肩部疼痛和僵硬的问题。相当于我们疏通了堵点,却不摧毁其结构。”经过数十次尝试,该方法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每年在该科,上百名颈型颈椎病患者因此而解除痛苦。
45岁的市民胡女士就曾因颈型颈椎病找冯丹主任就医,冯丹贴心安抚她的焦虑情绪,为她进行了精准手术,3年过去了一直没再发作,她对冯丹十分感激。“我们不少患者都说,冯主任就像一名‘去痛艺术家’:既能从整体上把握患者治疗的策略,又能不断钻研、精准手术、对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关心入微。他是真的把患者的疼痛放在心上。”胡女士点赞道。
3
圈粉患者一家 坚持科普“有痛不必忍”
不少慢性疼痛患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疼痛科护士长钟亚春说:“冯主任时常跟我们说,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当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抚慰心灵。”
75岁的胡爹爹(化姓)是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四处就医,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疼痛依旧持续,他的情绪也变得抑郁。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在网上看到冯丹主任的报道,带着他前来求诊。刚住进病房,胡爹爹就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暴发痛”。他前一秒还安然无恙,后一秒突然痛得在地上抱头打滚、大声哀叫。这种剧痛,他每天要经历数十次。面对患者渴望的眼神,冯丹及团队给予了贴心安慰,并列举成功案例来鼓励他。他们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为胡爹爹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包括神经脉冲射频、神经阻滞及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有效控制了疼痛。半个月后,胡爹爹的疼痛得到极大缓解,发作频率大幅下降。医生查房时,他激动地说:“我感觉自己像是重生了一样。”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科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医护在称呼患者时从不使用床号,而是亲切地称呼“阿姨、叔叔、爷爷、奶奶”,这种做法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时常是一名患者就医后,一家子都成了冯丹主任和科室的“粉丝”。
为了普及慢性疼痛医学知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疼痛的影响,冯丹5年来坚持拍摄并发布健康科普短视频,合计1200余条。他的自媒体账号以患者赠予的昵称“去痛艺术家”为名,获得数十万个“赞”。各地患者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在国外帮子女带孙子的婆婆,回国后专程来找他治疗腰痛的老毛病。据不完全统计,冯丹及其团队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已帮助近十万名患有各类疼痛的患者减轻或祛除疼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回归工作和生活。
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医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情并重,不仅治愈身体,也抚慰心灵。冯丹表示,作为疼痛科医生,以最小的代价帮助患者摆脱疼痛的困扰,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展望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不断磨炼技艺、攻坚克难,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需求,增强他们的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王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