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 发布人:杨金梅(张唐法工作室) 审核人:杨金梅 发布时间:2017-08-20

一、诊断

    参照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一般12天即发展至高峰。

2)临床表现:常在睡觉醒来,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3)证候诊断:根据病前有感受风寒或风热史,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

风热型:继发于感冒发热,自觉耳后轻痛或伴疱疹而觉剧痛,面瘫发展迅速,多于1周内达到高峰,同时伴有性情急躁,口干思饮,舌尖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或为浮数,或为弦数,或为滑数;

风寒型:面部有受凉史,始觉耳后疼痛,面肌拘紧,而后面肌拘紧渐缓,面瘫发展缓慢,1周内进行性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气虚血瘀型:见于面瘫恢复期,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出现面部肌肉萎缩、感觉麻木、舌暗,苔薄,脉弦细涩。

二、鉴别诊断

1)中医与中风-中经络相鉴别:中风-中经络可出现口舌歪斜症状,但多有偏身麻木、或偏身瘫痪。

2)西医与如下疾病相鉴别:

1.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常伴有两侧周围性面瘫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莱姆病:伯氏螺旋体感染导致的面神经麻痹,多经蜱虫叮咬传播,伴慢性游走性红斑或关节炎史。可应用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证实。

3.糖尿病神经病变:常伴其他脑神经麻痹,以动眼、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居多,可单独发生。

4.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麻风均可累及面神经,但多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5.后颅窝病变:桥小脑角肿瘤、多发性硬化、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大多起病较慢,有其他脑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三、合理检查

1.一般生化检查项目: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尿液分析定量检查、粪便检验3项、肝功能(9)、肾功能(4)、电解质分析(6)、血脂分析8心肌酶谱(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色谱法、葡萄糖测定干化学法(静脉血)

2.心电图:入院常规检查十二通道常规心电图(床旁),若患者伴有高血压/血压异常、或/和心脏疾病,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完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门诊)、动态心电图(24小时)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3.在病程第7-10天完善面部肌电图。

4.若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完善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手指血糖监测,直至血糖控制在稳定正常水平。

5.为与中枢性面瘫进一步鉴别,完善单次多层CT平扫颅脑/磁共振平扫[1.5T]颅脑。

6.选择性检查项目:和患者既往基础疾病相关的检查。

四、治疗方案

1)针灸基本治疗: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攒竹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或昆仑。

操作: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面部穴位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穴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行泻法。

方义:面部穴位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经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穴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2)其它针灸疗法

1.穴位注射治疗:初期选颈部夹脊穴,后期可加选足三里穴,穴位注射用药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用腺苷钴胺,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或加兰他敏,或胞二膦胆碱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2.电针治疗: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采用直流电,疏密波,频率为1/2HZ,通电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为度,约1-3mA。如通电后,见牙齿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用于面瘫的中、后期。

3.中药熏药治疗:适用于面瘫各期,初期若有耳后疼痛,可灸于耳后翳风穴;恢复期可灸于面部穴位或足三里穴。

4.拔罐治疗:取面部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穴,采用闪罐法,不留罐,闪至面部皮肤潮红为度。适用于面瘫恢复期。

5.穴位贴敷法:选面部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针灸科自制穴位贴敷药物撒于贴敷胶布,然后贴于上述穴位,半小时后取下。适用于面瘫中、后期。

6.中药烫熨治疗:针灸科自制中药药包,加热后于颈项、耳后、面部进行烫熨。

3)中药辨证施治

主方:牵正散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各6g)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

辨证配伍:偏风热,可加生地、石膏、黄芩;偏风寒,可加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偏气虚,可加白术、茯苓、或黄芪;偏血瘀,可加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如面瘫程度较重,可酌加蜈蚣、天麻、地龙加强祛风通络之功效。

4)中成药治疗

主要是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参芎葡萄糖、川芎嗪、等等。

5)物理疗法

1.红外线照射:照射于患侧茎乳突/翳风穴/面部/耳周,常规每次照射40分钟,一日一至两次,也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和频次。

2.氦氖激光照射:照射于患侧耳后翳风穴,每次照射20分钟,一日一至两次,也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和频次。

3.脉冲激光照射:照射患侧星状神经节,每次照射10分钟,一日一至两次;靶灯照射患者下颌区/耳后,每次照射10分钟,一日一至两次,也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和频次。

4.直流电:将四个极片分别贴于患侧翳风、地仓、牵正、鱼腰穴,给予弱电流刺激,每次刺激20分钟,一日一至两次,也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和频次。

5.超声波:每次治疗25分钟,一日一至两次,也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和频次。

6)西医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用地塞米松5-10mg/d静脉滴注;或泼尼松片20-30mg/d,晨一次顿服,1周后渐停用,或其它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于面瘫初期,减轻神经水肿。

2.营养神经类药物: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注射用腺苷钴胺1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维生素B1 10mg po Tid,腺苷钴胺片1-3mg po Tid。或脑苷肌肽注射液 5-20ml/d 静脉滴注;或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0.5g/d 静脉滴注,等等。适用于面瘫各期,营养神经。

3.抗病毒:选择抗病毒药物静脉滴注或口服,如:更昔洛韦钠250m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连用7-10天,等。适用于亨特综合症急性期,抑制疱疹病毒复制。当患者合并疱疹性角膜炎,可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一次两滴/单眼,每2小时一次,一日给药7-8次;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一次一滴,滴入眼结膜囊中,每日4次,或使用其它的抗病毒药物。

4.扩管:地巴唑10mg 一天三次口服,或使用其它扩官药物。适用于面瘫初期和恢复期,

5.对症治疗并发症:若合并细菌性结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患眼,每次一滴/单眼,一日三次。

7)辨证施护

1.指导患者面部肌肉锻炼:练习瘫痪肌各个面肌的随意运动;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

2.卫生宣教:面部应避免风寒,出门戴口罩,睡眠时戴眼罩。

五、预后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密切相关,面部肌电图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一般而言,由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