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阴黄案
来源:本站 发布人:杜小雅(科教处) 审核人:杜小雅 发布时间:2020-02-23
主诉:身黄、目黄、小便黄伴乏力3 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及身困乏力,于某传染病医院治疗月余,好转出院后即复发。又于4 月20 日住某中医院治疗,诊断为“甲肝”,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多稀磷脂胆碱,配合优思弗、五脂胶囊、中药逍遥散加减等口服,效果不明显。5 月13 日查肝功能:TBIL 115. 6 umol /L,ALT513U /L,AST 531U /L,GGT 165U /L,ALP 104U /L。此次诊时症见:身黄、
目黄、小便黄,身困乏力,腹胀,口黏微苦,食欲欠佳,精神尚可,大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微黄,脉细无力。
既往史:无
辅助检查(若无就不需记录):无
辨证思路:该患者辨病辩证为黄疸-阴黄.肝的疏泄功能不仅需要肝
气的作用,也必须有肝血及肝阳的参与才能完成,疏泄正常能助脾胃运化,使水谷得以正常转化,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木得土而达。”若肝阳不足,疏泄不及,影响于脾,运化无力,湿浊内停,郁而化热,壅阻肝胆,胆汁外溢,身目皆黄,黄色灰暗,脘痞食少,腹胀便溏,舌淡不渴,苔白腻,脉细。
处方用药: 方用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30g,猪苓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0g,桂枝6g,制附子30g ( 先煎) ,干姜10g,败酱草15g,厚朴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10g( 后下) ,服药3 剂后症状减轻,继服5 付。复查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348U /L,AST 185U /L,TBIL 20. 1umol /L,DBIL 5. 8umol /L。
上方7 付继服。
二诊:肝功能有波动。纳稍差,小便淡黄,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5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 后下) ,茵陈30g,猪苓10g,泽泻10g,焦楂10g,神曲10g,甘草6g,姜虫10g,制附子10g,生姜3 片、大枣3 枚为引。
三诊: 症状好转,复查肝功能: ALT76U /L,AST 37U /L,ALP 54U /L,GGT 174U/L,TBIL33. 2 umol /L,DBIL 11. 8umol /L,TP 66. 3g /L,ALB40. 4g /L。前方改党参为太子参10g,加蝉衣10g,连翘15g,继服14 付。7 月25 日复查肝功能:ALT 34U /L,AST 40U /L,ALP 51U /L,GGT 114U /L,TBIL 13. 7 umol/L,DBIL 3. 5umol /L,TP 64. 6g /L,ALB 42. 3g /L。患者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用药特色:方中茵陈/附子并用,温化寒湿退黄,辅以大量健脾益气之品,以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按语: 本案病情看似简单,实是复杂,先住某传染病医院正规治疗月余出院,旋即复发。又住某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效果不佳。后来我处治疗,初以茵陈术附汤加味,ALT、AST 下降很快,但TBiL、DBiL 逐渐升高,后改香砂六君子汤加制附子。究其原因,乃肝脾两虚,偏于肝阳不足,脾气虚弱,肝疏不及,脾运无力,湿邪内生;非寒湿困脾,湿遏脾阳之证,前后用药相似,但治疗重心有所不同,还有“厥阴不治,求治阳明”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