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本站 发布人:杜小雅(科教处) 审核人:杜小雅 发布时间:2021-04-27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高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观察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7-20076月我科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头针组(A)、康复治疗组(B)和头针结合康复治疗组(C)。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诊断要点和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和恢复期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以下5:发病年龄在75岁以下(包括75);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90);辨证为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标准,偏瘫侧肢体中上肢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1-4分者;CT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但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并排除不符合上述要求者、妊娠者及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      3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病程

(x±s,岁)

(x±sd)

A

30

21

9

66.25±5.90

38.56±5.12

B

30

20

10

68.03±4.92

37.96±4.98

C

30

19

11

68.62±5.05

37.65±5.05

2 治疗方法

2.1 A

选穴: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穴,取健侧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操作方法:采用三段接力刺法,即将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分作3等份,依次沿该线透刺3针。局部常规消毒,用0.30mm×40mm毫针,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2535mm,然后快速连续捻转,捻针速度保持在220/分左右,捻针角度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一般在90°~360°范围,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捻针1次,每次23min。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 B

单用现代康复医学疗法进行肢体功能治疗。治疗方案采用Brunnstrom(利用各种原始反射促进运动的控制) Bobath(强调运动感觉的学习,重视技巧性动作的掌握和整体治疗)!Rood(利用多种感觉刺激来诱发肌肉反应)法和运动再学习(MotorRele2arningProgrammeMRP)等相结合进行。保持良好肢体位置摆放,尽可能使患肢处于功能位,上肢以伸展为主,下肢以屈曲为主,以预防关节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床上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床上体位转换,能站立的患者则及时进行卧--站体位转换及床-椅转换治疗;平衡治疗;步态及上下台阶治疗;支具的应用和辅助步行器的应用治疗;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餐、独立大小便、梳头、洗刷等训练。治疗师按照以上方案指导并帮助病人,每天治疗2次,每次3045min,但治疗程序和强度因人而异,并教会家属帮助病人练习。疗程同A组。

2.3 C

头针和康复治疗方法分别同A组、B组,疗程亦同A组。

3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进行原发病与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如降压、降脂等。

3 观察项目与方法

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标准,

治疗前后对上肢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3.2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4]: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59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39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者为生活完全依赖。

3组病人首次评定均在入选治疗前24h内进行,再次评定于治疗后4周由同一医师进行。

3.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加18%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

4.2 治疗结果

(1)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Barthel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头针组及康复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头针结合康复治疗组患者变化明显(P<0.05)。详见表2

2    3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评分

A

30

治疗前

13.72±3.76

49.22±6.02

治疗后

8.94±0.56

74.19±12.12

B

30

治疗前

12.32±3.12

49.85±6.32

治疗后

8.64±01.49

72.29±11.52

C

30

治疗前

12.62±2.86

49.50±6.52

治疗后

6.14±0.36

88.39±10.0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C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 3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A

30

5

9

9

7

0

76.7

B

30

4

7

11

8

0

73.3

C

30

8

12

7

3

0

90.0

               :C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30,存活者约75%致残。目前,对脑卒中患者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使脑卒中的治疗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头针是针刺头部腧穴和某些区域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方法。目前头针被认为是脑血管病恢复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证明,头针疗法可以使中风患者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改善脑血流量和血流变,促进梗死灶侧支循环的及早建立,并激活损伤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改善因脑细胞缺血缺氧而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笔者的前期研究表明,头针组痊愈!显效率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近年来,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已成为脑卒中康复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易化技术 (BrunnstromBobathRood)可调节神经传导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反过来肌肉和关节又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本体运动和皮肤感觉的冲动输入,从而发挥易化作用,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功能。本研究表明,头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结合临床实际,头针疗法简便易行,且在留针状态下,可以同步进行康复治疗,相得益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