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竞环教授养生经验探讨

来源:本站 发布人:马威(管竞环工作室) 审核人:马威 发布时间:2017-09-04

管竞环教授养生经验探讨

 

管竞环(1936-),汉族,祖籍湖北蕲春,1965年毕业于武汉中医学院。管竞环教授先后师从中医名家陆真翘、黄寿人、章真如等老先生,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医治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结石、慢性肾炎蛋白尿等疾病,首创“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方法,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管竞环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近50载,年70有余,仍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至今仍每周4次门诊,其养生思想应予以认真发掘研究。管竞环教授(下称管老)的养生思想主要源于《黄帝内经》,提倡调神养心为先,恬淡虚无,知足常乐;饮食有节,营养均衡;起居有常,不安作劳;和于术数,坚持不懈,另外,管老特别推崇“长生要清肠,不老须通便”。

 

一、恬淡虚无,知足常乐

人寿命的长短,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又得力于后天的保养。如果先天不足,而得到后天的保养,则可弥补先天而增寿;反之即使先天充足,而后天不善保养,亦难延长寿命。张景岳说:“夫禀受者先天也,修养者后天也,先天贵在父母,后天贵在吾心”。在排除营养、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心境平和是健康长寿的条件之一。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乐观能使人体气血调顺,五脏安和,精神内守,从而保持身心安健,要活到百岁的长寿也就不难了。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就要正确看待世间的人和事,就要参透人生的得与失,真正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只有这样,才能摒弃不利于人体的悲恐忧怒等不良的精神情志,从而保持心境愉悦,神气和畅,形体健壮而享尽天年。所谓“情结困扰”是百病之源,负面的情绪会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如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癌肿、失眠、早衰等均与情结困扰有关。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在坎坷的人生路上,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愉快,如家庭不和,人事纠纷,受人欺侮,被人误解,事业上的挫折等等,在这些时刻如果悲观、消极、沮丧,而缺乏心胸豁达,精神开朗,没有排除劫难的勇气和信心,往往是生命夭折的成因。《人生延寿法》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属不好的情结和恶劣的心情,如忧虑、颓伤、俱怕、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张景岳认为除了“天刑"、“地杀”、“人祸”之外,财气及功名之累,庸医之害皆属戕生之由,此六者景岳称之为“六杀”,

并且指出“残损有因,惟人自作,是所谓后天也”。对后天的修生养性,如《孟子·离娄下》所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寿世保元》也说:谦和辞让,敬人持己,可以延年”,为人注重仁与礼的修养,与人相处讲究仁爱忍让、谦和互敬、有礼有节,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人际环境和充满仁爱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免除忧患,不使形神受伤,而获得延年益寿。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思想安闲清静而无杂念的状态,调和情绪,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排除杂念,防止情绪的剧烈波动,干扰气机的正常运动,维持体内气化活动的良好环境。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知足常乐的品质。正如《道德经》所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果欲望太大,欲求无度,就会促使自己劳心竭力地去追求那些无止境的欲望。人的精神体力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可以是无限的,如不知足,无止境地追求下去,最后肯定会酿成极大的祸患。故《遵生八笺》指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其道理就是知足者才能常乐,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而却病延年。

管老主张,一个人只要能以“恬淡虚无”的胸怀来对待名利得失,并且能将向外追逐的精神都收回来,多多关照自己的身心,那么就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管老还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坚持助人为乐,以保持心态平衡,心境平和。这样既可避免平时情绪的大起大落,又可防备突然的外界刺激对人体造成伤害。

 

二、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四季饮食)

改革开放以来,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管老认为,这些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有了健康的饮食习惯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提倡“饮食有节制,营养要均衡”。

1.饮食有节

管老主张饮食应当适量,反对暴饮暴食,反对饮食过量和过度节食,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梁之变,足生大丁”。另一方面,要按时进食,《吕氏春秋·尽数》说“食能以时,身心无灾”;《论语·乡党》曰“不时不食”,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按时进餐的重要性。管老从不饮白酒,不吸烟,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细嚼慢咽,从不暴饮暴食,不过量,七分饱为宜,晚餐则以清、稀、淡为主。晚上临睡前常饮一小杯红酒,能起到软化血管,活血安神的作用。近几年管老常去美国讲学,回来常谈及美国的胖人多,特别是中低阶层的胖人多,这与他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还有烧烤等都是不健康的饮食,所以一些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也较高。

2.谨和五味

管老注重饮食的多样化,《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只有进食谷、果、肉、菜等多样化食物,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全面而丰富的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中医认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味有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的五味对五脏有滋养作用。但如果偏嗜某味,则会致五味失衡,营养失调,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弛,精神乃殃”。在日常饮食中注重五味调和而养生于无形,“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三、起居有常,张弛有度(生活习惯)

1.起居作息有规律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中医认为,人之阴阳应与天地阴阳保持一致,白天阳气旺盛适合劳作,到晚上阳气收敛之时,不宜劳累筋骨,也不要到外面接近雾露,以免被寒湿所侵,否则身体将被邪气困扰和侵犯。不仅一日之中阴阳有消长,一年四季也有变化,《灵枢》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毋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只有顺应天时阴阳变化调整起居作息,才能使人体气血与天地阴阳变化保持一致,保持机体的勃勃生机。

2.睡眠调理

养生之决,当以睡眠为先。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宋朝王安石有“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的诗句,可见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在睡眠过程中人体的精、气、神内守于五脏,五脏安舒则气血调和,精、气、神得到保藏和补充,阴阳得以协调,使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即“气血畅旺邪不侵,阴阳平衡百病消”。现代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损害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甚至可能导致反应迟钝,还可能导致高血压、胃溃疡风险增加,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糖尿病、抑郁症风险增加,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病率。

管老认为健康、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非常重要。管老自己有良好规范的作息安排,坚持按时睡觉,不熬夜,22点左右上床,不睡懒觉,六点起床,午觉必睡,时间约40分钟。

 

四、和于术数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庄子.刻意》记载着古代运动养生家的活动方式“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所以,养生与运动密不可分。生命在于运动,正常的劳动和体育活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效率。《吕氏春秋》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说明运动可以使精气流畅减少发病。郁乃滞而不通之意,他强调疾病产生的关键是精气郁,反映了其重视生命流动的学术思想。提醒人们重视四肢形体的锻炼。

华佗在论五禽戏时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而。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华佗在此中不仅指出运动的必要性,还提出“但不当使极而”,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超过自身体力所承受的限度。而《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适当的劳动和体育活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劳力过度则伤气,劳神过度则伤心脾,房劳过度则伤肾,过度安逸则易致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退,体质虚弱。现代医学表明,运动可使心肌收缩加强,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各部血液供给增加;可提高肺活量,血液含量增加;能使胃肠分泌与蠕动增强,从而促进排泄、增进食欲;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解除神经紧张,改善睡眠;可保持肌肉、关节正常活动,提高其灵活性;能促进全身新陈代谢的能力,推迟各组织器官的衰老。所以,适当的运动对机体有相当大的作用。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管老坚持走步运动,常在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早上耍耍太极,晚上散步1小时。“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不过,管老也强调,锻炼亦应有度,特别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运动过度或太激烈反而有碍健康。

 

五、大便通畅,百毒不生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就是讲究每日通行大便,或多通大便,以求健康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长生要清肠,不老须通便。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过:便难之人,其面多晦。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

中医认为仓廪之官主受纳,通降;“小肠”主化物受盛;“大肠”为“传导之官”,有传导、变化之意,均属六腑。“六腑以通为用,保持通畅对六腑病证的治疗和保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在研究认为,大肠中腐败食物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人体被动吸收后会造成慢性中毒。长期、反复的便秘,使肠内腐败食物和细菌不能及时排出,增加自身中毒的机会;同时长期便秘的人,由于肠内粪便发酵后易产生有害气体,促使静脉回流受阻,便会出现食欲减退、舌苔厚腻、口苦口臭、恶心腹胀、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从而有碍健康,加速衰老。

管老言在医学实习期间曾亲眼所见有患者因便秘,在卫生间用力太过导致脑出血死亡,因而,管老特别强调要保持大便通畅,对肾病患者要求一日两次;健康人应一日一次,最多二日一次;老年人应保持一日一次。保持大便通畅的方法,管老首选食疗,选择食物应选用多木质纤维性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蒿菜,还应多食富含胶质纤维性质的食物,如番茄、南瓜、胡萝卜、红薯、芋头、木耳、银耳、香蕉、木瓜等食物。辛辣的食物应尽量避免,主食要适当增加粗粮的比例。食核桃、香蕉、蜂蜜,饭前先喝汤,均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次采用清洁灌肠,既经济又方便,通过讲解后在家即可进行。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故能形与神惧,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诚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