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与治疗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 发布人:杨家耀(杜建民工作室) 审核人:杨家耀 发布时间:2017-08-18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口疳,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一般认为口疮多属火热为患,而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多为脾胃积热,治宜清泻;虚火多为真阴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以虚证为多,而且以虚为其病之本,理由如次:
、本病以长期反复发作为特点,病程最长有数年甚至二三十年者;
二、追溯患者病史,大都属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其中尤以乏力、易于疲劳汗出、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为多;
三、发作时的诱因与工作、学习劳累,情绪紧张或郁怒有明显关系:
四、溃疡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粘膜颜色淡红或灰白(如其色由白转红,即接近愈合):
五、舌淡并有明显齿痕,脉虚细或大而无力;
六、服一般清热解毒剂效果多不佳。
治疗这类患者,往往师法东垣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之意处方用药:
一、复发性口腔溃疡兼见脾胃功能稍有衰减者,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加黄芪、山药、当归、升麻、乌贼骨、荷叶。
二、证见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
三、证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澄彻清冷或完谷不化、肢凉、脉弱、舌淡者,为中虚寒证,用附子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片)。应当指出,由于本病病程长,又易于被医者误认为实证口疮而用苦寒泻火,或以为虚火(即指阴虚火炎)而泛投凉润之剂,皆损伤脾胃之阳,并且往往因日久而累及肾阳,使脾肾两虚,阴寒内盛,则逼阳上浮,证见口腔溃疡久不愈合,两足冰凉,下利清谷,脉弱、舌淡、脉虚细或大而无力,两颧独红,其治亟宜温补脾肾,破阴返阳,用桂附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肉桂、制附片)为主。

小结
、复发性口腔溃汤以中虚为其本,其中尤以脾胃气虚、清气下陷、虚火上浮为多见。其治以补益中气为主,俾脾运健、清阳升,而虚火自敛。
二、中气不足,健运失职,留湿成热,亦当以中虚为其本,湿热为其标,不与单纯湿热证同法。
三、脾胃阴虚而火炎于上者,以养脾胃之阴为主。阴虚内热,亦能熏灼津液不行,从而酿湿生热,但阴虚为本,不能徒见湿热而滥投苦燥,更伤其阴。
四、久病不已,穷必及肾。本病如日久失治或误治,多致肾阴、肾阳亦病,如见肾虚见证,则须兼补肾阴肾阳。
五、本病的抗复发问题,尚未有成熟经验。初步观察到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等处方,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