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传承文章您现在的位置:工作室首页 > 传承文章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1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0%,多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其临床症状多以颈、肩、臂、手的疼痛与麻木为主,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笔者近年来运用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与公认有效的牵引疗法进行随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来源于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病例。按患者首次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治疗组)42例和牵引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5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平均51.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以下简称《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坚持完成穴位注射或牵引疗程者;按医生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者。

1.2.3 排除标准 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有手术适应症者;不能坚持穴位注射或牵引治疗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双侧颈56夹脊穴。定位:当第56颈椎棘突中点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同身寸)

操作:5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  100mgB12  0.15mg,加入0.275mol/L葡萄糖溶液3mL,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穴位1.5寸,回抽无血,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出现酸胀感(若针感向肩、臂、肘、指传导则更佳),再将药液缓慢推入,每穴1mL。穴位注射隔日1次。

2.2 对照组

颈椎牵引:患者行坐位枕颌带牵引法,牵引角度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而定,牵引重量由1/10体质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递增牵引质量,每35日增加12kg,最重可达1215kg,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耐受程度稍微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女性患者体质量较轻者,可减少2kg。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

2组均配合医疗体操:患者取坐位,两眼平视,双手叉腰,在深呼吸状态下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动作,并配合上肢前伸、外展、后伸、上举等肩背部功能锻炼。每次30min,每日2次,早晚各1次,整个过程要求动作轻柔、和缓、稳健有序地进行,运动量的大小以患者不感到头昏,能够耐受为度。2组均以6d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疼痛评分。

2.3 观察指标

颈椎病疼痛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PQ(multiplepainquality)疼痛询问量表,综合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量表共分3部分:a.疼痛分级指数含有11个感觉性词与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123分,可计算出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b.目测类比定级法:采用视觉模拟尺度,作为测量患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具体方法为事先在纸上绘制一条长度为10cm的线段,左端标明无痛,右端标明最大痛。测量时请患者在线上相当于其疼痛水平的地方作一标记。c.现有疼痛强度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计012345分。

2.4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的比较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病情程度改善1个等级以上,疼痛程度改善1个等级以上或VAS减少3cm以上;有效:原有症状减轻,病情或疼痛有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症状无改善,同治疗前。

3.2 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2.2 两组治疗后MPQ疼痛评分比较  2结果显示,两组在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PRI总分、VASPPI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PRI情绪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A)

42

1330.95

1740.48

921.43

37.14

3992.86

对照组(B

40

410

1025

1640

1025

3075

2 两组治疗后MPQ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N选词阳性项目

S PRI/

lVAS/cm

sPPI/

感觉分

情绪分

总分

治疗组(A)

42

4.02±1.16

3.78±0.96

1.66±0.5

5.24±0.96

4.89±1.66

1.87±0.92

对照组(B)

40

3.54±0.92

2.68±1.01

1.59±0.41

4.42±0.84

3.82±1.22

0.95±0.43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学之“痹证”、“骨痹”、“ 血痹”、“项强”等病证范畴,是其外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或因长期过度低头工作使韧带劳损、关节囊松弛,造成椎体移位,压迫神经根,形成神经根炎性改变、水肿和肌肉痉挛所致。颈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具有调节督脉与膀胱经气血的功能。从解剖学角度看,穴下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静脉分支。针刺颈夹脊穴,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病变局部神经肿胀,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也能直接刺激疼痛部位的粗神经纤维,通过闸门控制学说的机制而止痛。此外,还可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取双侧颈夹脊穴位有助于纠正被打破的力学平衡,这与中医阴阳平衡!左右经络之气相通的观点是一致的。穴位注射除具有针刺的作用外,还包含有药物作用,由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增强并延续了针刺的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维生素B1B12具有营养神经的功效,该药注射于颈夹脊穴,直接刺激颈椎部位的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如此将针刺的作用、药物的功效、穴位的特性充分地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痉挛,消除炎症、水肿,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辅以医疗体操,主要是通过颈背部肌肉的主动锻炼,增强其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恢复和增进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僵直,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另外,颈部肌肉主动运动还可以解除肌肉痉挛,防止肌萎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