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养生
发布时间:2023-02-02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达到保养形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分期从三因制宜方面进行分述。
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日月更迭,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毋逆天时,勿失气宜]。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当春之季,万物复苏,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气候炎热,机体阳气最为旺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气候闷热,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万物生长平缓主收,气候干燥,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万物收藏,气候寒冷,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五脏应四时,根据五脏乘克关系,使五脏之气处于平衡状态,不至于太过或不及。
2、因地制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曾载:“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地域不同,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食养也须参考地域差异。北方天气寒冷,其人体质壮实,饮食厚浊,在进补时可选羊肉、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南方人,体质柔弱,宜选用鸡肉、猪肉等温补之品。西北地区,干燥多风,燥易伤肺,宜多吃百合、银耳、梨子、蜂蜜等滋阴润肺之品。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湿气重,应适当食用健脾利湿之薏仁,冬瓜、扁豆、冬笋、玉米等。
3、因人制宜
因为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异,在饮食调养上也会有所不同。从年龄上讲,不同的阶段,摄入的重点也不同。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迅速,营养要全面均衡,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热能;中年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已成熟,可根据需要,日常饮食即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胃肠消化功能欠佳,宜清淡饮食,并重视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性别上,《灵枢•五音五味》提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日常宜多食红枣、红糖、猪肝、花生、红豆、桂圆等补血之品;而男性以肾为根本,膳食上宜多选鲈鱼、黑米、黑木耳、栗子等。就体质而言,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原理,阳虚者,食宜温阳之品为佳;阴虚者,补阴为要,气血不足者,宜多食补气生血之物,痰湿者,食以健脾化湿祛痰为原则等]。
中医学认为,三因制宜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患者性别、体质、年龄等。在治疗上须依据疾病与气候、地理、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制订相适宜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