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首页> 药道乾坤 >不良反应通报

我院2017年4、5月严重/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8

导读:2017年4月、5月我院上报43例不良反应,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例,涉及药物利奈唑胺注射液、伏立康唑胶囊;新的不良反应2例,涉及药物螺内酯片、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2例严重不良反应、2例新的不良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案例一 2017年4月26日患者因肺部感染口服伏立康唑0.2g,q12h,辅助检查:ALT27IU/L,AST29IU/L,正常范围,患者未诉不适,5月2日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肝功能发现异常:ALT408IU/L,AST435IU/L,考虑与口服伏立康唑有关,予以停用伏立康唑,并请消化内科会诊,予以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粒,tid,异甘草酸镁150mg,qd,谷胱甘肽1.8g,qd。查肝炎相关指标乙肝表面抗原84.74IU/ml,5月8日复查肝功能AST375IU/L,AST89IU/L,患者肝功能指标较前好转,带药出院。

分析 该患者使用伏立康唑胶囊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ALT408IU/L,AST435IU/L,根据不良反应判定原则,因其导致显著的器官功能的损伤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将其判定为严重不良反应。伏立康唑临床研究项目中,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受试者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转氨酶异常的总发生率为13.4%(200/1493)。提示肝功能检查异常可能与血药浓度较高和/或剂量较高有关。为更好的评估使用伏立康唑,尽可能降低其不良反应风险,我院药学部已积极筹备其监测工作,可能于近期上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服务。建议在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初期及治疗中均应检查肝功能,必要时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如在治疗中出现肝功能异常,轻度时则需严密监测,以防发生更重的肝损害;重度时则必须如本案例一样立即停用伏立康唑,并立即开启保肝治疗,持续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调整保肝方案。

案例二 2017年5月3日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0.6g ivgtt Q12h抗感染治疗,2017年5月3日查PLT151G/L,5日复查PLT102G/L,5月8日复查PLT51G/L,9日复查PLT56G/L,考虑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应,予以停用,换用万古霉素治疗,余治疗同前。5月10日复查PLT60G/L,5月17日PLT180G/L,期间未输注血小板治疗。停药后血小板恢复,考虑为利奈唑胺引起的不良反应。

分析 该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后出现血小板严重降低至51G/L,根据不良反应判定原则,因其导致显著的器官功能的损伤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将其判定为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书中标明在Ⅲ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成人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百分比,利奈唑胺组高于对照组。在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中有出现骨髓抑制的报道(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在已知转归的病例中,停用利奈唑胺后血象指标可以上升并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建议对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应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尤其是那些用药超过两周,或用药前已有骨髓抑制,或合并应用能导致骨髓抑制的其他药物的患者。对发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发生恶化的患者应考虑停用利奈唑胺治疗,后续监测全血细胞计数是否恢复正常,若停药后仍未能恢复正常则需行纠正骨髓抑制治疗。

案例三 患者于2017年4月29号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湿疹,开具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进行体液调节,口服 每次6g 每日3次。用药当天即出现面部红、痒,停药后有所好转。

分析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说明书标明不良反应为尚不明确,根据不良反应判定原则,将其判定为新的不良反应。中成药所致的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出现时及时停药,一般能及时好转。该例中患者用药当天即出现面部红、痒,自行停药后有所好转,提示临床医生、药师应做好患者用药交代,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若不能耐受时需及时复诊。

案例四 2017年4月11日下午5点左右患者服用螺内酯片20mg,6点左右出现双手及双脚抖动,持续十分钟左右,故医师建议停用螺内酯片,未再出现相关症状。

分析 螺内酯片说明书标明不良反应为高血钾症、胃肠道反应、低血钠症、抗雄激素样作用、行走不协调、头痛等,未见局部震颤或抖动的不良反应,该患者为使用螺内酯片后出现双手及双脚抖动,根据不良反应判定原则,将其判定为新的不良反应。本例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停药后相关症状即消失。查询文献未见类似不良反应报道,我院可继续观察收集是否有类似不良反应发生,以更好的评估其药物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