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
返回主站 >>

【医学影像科】

多b值DWI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17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一种在分子水平上无创的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弥散即分子的布朗运动,其运动的快慢用弥散系数(D)表示。但在人体中,弥散因受细胞本身结构、组织特性、血流、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很难检测出真正的D值,所以用表观弥散系数(ADC)来代替弥散系数(D)。弥散加权的程度用b值表示。b值越大弥散加权的程度越高,b值过小则易受T2加权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b值通常选在1000s/mm2左右。高b值DWI在肿瘤边界鉴别、肿瘤评级、肿瘤放化疗效果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是,在较高b值时,弥散信号的衰减偏离了单指数模型。这限制了ADC图在高b值时的应用。通过两点法计算的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的成像技术。IVIM理论考虑了单个体素内所有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包括单纯的水分子扩散和毛细血管网内血液微循环两个部分,后者即反映组织的灌注情况。

     通过扫描多个b值(4个以上)的DWI图像,就能计算相关参数,达到无创性反映组织内灌注情况的目的,无须使用对比剂。

    本院开展DWI序列扫描,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快速诊断,成为急性脑卒中诊断和鉴别诊断必备的扫描序列。对于前列腺病变的DWI扫描已成为常规序列,并将DWI序列少量应用于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具备完成该项技术的条件。

国际现状:多b值DWI序列在肝脏的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D值降低,认为其与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减少而导致灌注减低有关。多b值DWI序列用于肾脏病变,发现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序列测量的参数能准确区别肾脏强化和非强化的病灶,有望取代增强扫描成为一种新的评价肾脏病变的方法。2011年Rapacchi等将低b值DWI序列用于健康志愿者心脏扫描,图像参数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也能达到诊断水平。

    国内现状:国内的多家教学、科研单位广泛应用多b值的临床研究,认为(1)多b值成像既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也能更准确反映病变的弥散特性;(2)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疗效分析:在肿瘤药物治疗的早期,可能因为治致的炎性水肿而导致病变体积增大,此时单纯依赖于形态学检查无法更敏感的判断药物疗效。但如果药物治疗有效,早期就可以表现为病变微循环血管的减少,对于选择更敏感的化疗药物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肿瘤与非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有研究表明在某些肿瘤和非肿瘤病变如胰腺癌和肿块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反映快扩散比重的f值具有重要意义;(4)细胞膜模型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更高b值的弥散反映水分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扩散,而近期的多学科研究证实影响细胞膜内外水分子扩散速度的关键因素是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目。因此通过更高b值得扩散成像也反映了AQP蛋白的数目。不同病变的AQP表达不同,通过了解AQP的差别可以对病变做出更深入的量化评价和分析。

微信截图_201708171512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