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专家简介您现在的位置:工作室首页 > 专家简介

李恩宽

时间:2017-12-11 发布单位: 本站

李恩宽教授1960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因其世代业医,乃父李哲明系武汉市名老中医,加上其父深得杨济生老先生(中央保健医生)真传,自幼对中医便耳濡目染、浸淫其中,遂对祖国医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西医大学毕业充分学习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后即跟随父亲侍诊、临证,并深入学习中医学、针灸学……为博采众长、提升医术、开拓视野。

1975-1978年跟随全国名老中医黄寿人学习中医,并继承了他的部分学术思想,对养阴、补脾胃、活血化等学术思想有较多的体会和实践,对养阴的学术思想有进一步提高,如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是滋阴派的名言他所指的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他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不注意保养精血,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气易亢,虚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阴虚阳亢,则则百病丛生。故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李老曾治疗一批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患者多为阴虚,采用魏柳洲的一贯煎及张锡纯的鸡歷茅根汤加减治疗,此中药利尿效果不佳,加上西药的利尿剂,则利尿较快,但西药利尿剂容易产生药性,此时与中药的养阴利水剂同用,可使西药利尿剂的药性轻而增强方效,同时可以改普肝功能。这批病人除个别死外,均达到随治意。对于所硬化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心等用中西医结合治方,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李老从小就学习了多种中医古,对于(帝内经》(《伤寒论》等书更是热读。

李恩宽教授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带教了三批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出版著作有《黄寿人医镜》、《中医年鉴黄寿人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著作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黄寿人》、《中药理论量化与微量元素》等,发表论文数篇。主要课题有:中药方剂寒凉温热四性实质研究,获199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黄白口服液提高免疫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通脉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99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知名中医”;2013年获武汉市卫计委授予“武汉市中医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中药复方制剂”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2014年被湖北省人社厅、湖北省卫计委授予“湖北省中医大师”荣誉称号。

“李恩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主要工作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三人、博士五人。工作室负责人为谢沛霖主任医师,他是三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的博士,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及优秀学术论文获得者,2014被湖北省人社厅、湖北省卫计委授予“湖北省中青年中医名师”荣誉称号。

而近年来又学习了扶阳派消代名医郑饮安中医学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及其他扶阳派医书,对状阳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郑氏认为阳虚证的发病机理是:阴气上僭,阳不制阴,应扶阳以宣布阳气,阳光一照则阴气自灭。郑氏对阳虚证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认识与经验。他认为:“桂、附、干姜,纯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极,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廊,自然上下寞安,无偏盛也,岂真引火归源截。”而李老认为,现代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多耗损阳气,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生各种疾病,而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核心,是中医的辩证法则,《素问》云“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决”。郑氏在《医理真传》中指出“万病一阴阳耳”、“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二字为主,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这句话强调了阴阳辨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认为“按定阴阳虚实,外感内伤治之,发无不中”,还还再三强调“务要将内外两形,阴阳实据,熟悉胸中,方不致误人性命也”而李老尊从郑钦安的扶阳学说,他推重阳气,认为阳气为一身之根本,阴阳平衡为治疗之准则,并强调阳主阴从,而且在临床上善于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疾病。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李老为了降低附子的毒副作用,更是将附子经过特殊炮制,将乌头碱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而且李老为了将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并且避免病人中毒,常常以身试药,他曾经将炮制过的附子煎药口服达到一剂120g无中毒等反应,才将药物用于临床。经过李老数十年的临床探索、思索,加之几十年来李恩宽教授反复研习清代名医郑钦安等“扶阳派”学术思想后,“阳主阴从”、“阳气者若天与日”等养阳扶阳的学术思想,便一步一步在李恩宽教授的脑海中建立、确立并升华巩固起来,且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加以创新,如在疏剔通络论的指导下善用虫类药物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脑中风或脑梗后遗症等心脑血管、周围血管病以及肾病、胃病、皮肤病等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