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科 返回

谁说中医需要影像学?

发布人:原网站 审核人:原网站 发布时间:2017-09-04

https://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gHNv7T6fSaya67KiasJ8TjcjSWvhmD8GXELaSmqhpIk5CtBCazBrXtWGic66lMh9ialrMZFYgWROZEA/0.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是开头啊

中医学与影像学的结合体现了不同文化包容发展的精神,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合医学的典范。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要着眼于中医药理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阐明,因此必须在把握宏观、整体、动态认知生命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弥补微观、分析、形态方面存在的缺陷。  

如果你不同意以上观点,也希望你能读完文章,因为这样跟人家辩论的时候才好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只能这样

https://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wZRJRKGCZibjAdA20H9gVuR0J0fLbvJocXUaz2RWuHvLp76MGrs4ptlLeIrtKAFfbSKRv7TZ44rg/0.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好了,闲话少说~

功能成像技术有可能使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实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理论重视人体功能平衡,但对实现功能载体的表述常含糊不清,因此中医的脏腑、经络究竟为何物长期争论不休。影像学具有结构成像和功能显像双重特征,是唯一能实现活体功能

 

成像的技术手段,对主要从功能角度入手研究人和疾病的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举个栗子:FMRI技术引入针灸机制研究,在以往研究发现经络穴位结构特异性的基础上,脑功能成像技术又发现经络穴位功能特异性等,使经络实质研究迈进了一大步。

再举个栗子:有学者籍针刺络穴FMRI脑功能变化从功能角度探讨中医表里关系,进行藏象学说的影像学研究探索。

影像学有助于证本质及病证规范化研究达成共识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既包括了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又反映了病症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反映患者的主要病痛所在。

影像学不仅可活体观察病变部位和性质,还能实现活体功能成像,对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功能状态)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不仅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循证依据,同时也是治疗疗效判断的重要证据,缺少影像学资料,绝大多数疾病的临床循证依据将不完整。

影像触诊技术参与中医脉诊研究有可能获得创新发现,并有助于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

脉诊作为中医最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手段,其主要特点是定性分析,并且与医者经验有关,不足点是难以量化。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主要集中于脉象的客观化。

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和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A ELASTOGRAPHYUSE)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们是传统触诊机械化、定量化的一种手段,且不受诊断部位的限制,因此被称作影像触诊。这2种无创触诊技术应用于脉诊研究有可能使脉象量化,实现脉诊客观化;MRI和超声还可实时显示人体内脏器形态和功能改变,有助于脉象的全面合理阐释;还有助于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制。

分子影像学参与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有可能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调节控制能力

辨证论治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辨病论治,后者着眼于消除致病因子,而中医的辨证论治重在调整人体功能平衡。 

分子影像学偏重于疾病的基础变化、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而不是基因分子改变的最终效应,这一特征有助于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举个栗子:有学者尝试从基因调控及其相关产物的角度对中医辨证论治进行研究,基因研究忽略了器官组织的解剖定位,强调的是生物化学的某一环节的改变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联系。这与中医整体的生理病理观有更多的契合点。

谁在打瞌睡?课后留下!下课!

https://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wZRJRKGCZibjAdA20H9gVupNKKWAic18vm8yCDaMaqs1lvUhicoO9DVyUY7BGmiaDBPcRMe2rLLkZsA/0.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本文摘自“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微信公众号

来源:本站

相关阅读:

官方预约服务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