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段
胸大肌肌皮瓣、锁骨上动脉岛状瓣、颏下动脉岛状瓣,这三种不同特点、易于获取的颈部皮瓣,为头颈肿瘤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手术救治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1胸大肌肌皮瓣
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直接影响咀嚼、吞咽、言语、呼吸、特殊感觉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咽癌(不是喉癌)是上消化呼吸道最致命的肿瘤之一,临床统计五年生存率在25~40%,就诊时多较晚。其生长位置隐蔽,肿瘤分化差,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并沿黏膜下浸润扩散。下咽癌切除时,多遗留下咽部及颈段食道大块缺损,其吞咽功能的保留和重建直接决定患者生存率提高的同时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16.9.12一位下咽癌(喉咽癌)患者在我科顺利完成下咽、即食管入口肿瘤组织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同期顺利完成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肌皮瓣健康存活,3周后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进食功能。同期,由医联体兄弟医院转诊的另外一例病人,同样起病隐蔽、喉体膨大、喉外肌肉受累、局部晚期的声门旁型喉癌患者,在我科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准备、顺利完成了全喉切除+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
02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是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此瓣质地和颜色与头颈部相近,厚度适中,供区并发症少,且旋转的弧度允许它向上可达眼睛的外侧、颊内侧、颞部、枕部、前到下刻骨和对侧颈部。我科也已将此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成熟应用于下咽癌肿瘤切除喉喉咽(食管入口)的修复再造,这是继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组织后,我科独立完成的又一种自体组织瓣修复重建手术,最大程度恢复进食功能。
2017.4.26-28恩施,在湖北省医学会举办的全省耳鼻咽喉科学术年会上,我科将“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此项新技术汇报交流,对皮瓣的发展演进、临床解剖要点、并结合我科手术视频讲解手术过程,激起会场听众的良好反响,并得到参会业内专家对市级医院临床技术实力飞速发展的赞赏和认可。
此外,针对疾病的不同类型和病变程度,我科同时也成熟地开展了保全喉功能的SCPL-CHP/CHEP手术(环状软骨上喉大部分切除-环状软骨舌骨/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组织器官功能。
03颏下动脉岛状瓣成功应用
2022年9月初,邻省某地杨大爷家属在亲友引荐下来我科就诊,杨大爷2月前因耳前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1月前左耳前肿物再发,且生长迅速,合并表面皮肤破溃及渗液。术前增强MRI检查提示:左耳前缘24mm*16mm肿瘤性病变,我科头颈肿瘤专业骨干刘伟医生大致评估病情后,认为应尽快实施二次手术。
手术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点:其一,病灶因是恶性肿瘤复发,需扩大2-3cm切除,切除后创面将遗留超过5cm的皮肤及组织缺损,修复有一定的难度;其二,术区病变侵及腮腺组织并累及面神经和其分支,术中应考虑尽量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的形态及功能。
针对头颈部肿瘤切除后较大创面的修复,我科已成熟开展组织量需求较大的胸大肌肌皮瓣,也率先开展应用了柔软较薄灵活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针对本例患者,陈沛主任组织讨论认为,股前外侧皮瓣等游离游离组织瓣创伤部位多,手术时间更长,技术要求多,花费更高,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游离组织瓣术后并发症多。科室讨论后综合意见认为,针对本例手术后的缺损情况,头颈部带蒂组织瓣修复可行,其中带蒂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成为优先选择。
完善准备后手术顺利完成,术中不仅将肿瘤彻底扩大切除,而且完整保留了面神经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病灶切除后遗留下的长径超过5cm组织缺损行颏下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在制备皮瓣过程中,解剖出皮瓣供血动脉颏下动脉及其回流静脉后,连同二腹肌前腹及部分下颌舌骨肌一并转移至受区,避免因组织缺损导致的局部凹陷,术后术区恢复顺利、皮瓣存活,确保了修复后的恢复效果与形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