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
返回主站 >>

【耳鼻咽喉科】

颈部反复鼓包流脓20余年,元凶竟是人体未退化的“鳃”

发布时间:2023-09-26


 颈部反复鼓包流脓20余年,元凶竟是人体未退化的“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20日讯 20多年来,颈部脓肿反复出现,迁延不愈,让29岁的吕先生苦恼不已。近日,吕先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详细检查后,终于找到元凶——因胚胎期的鳃器未完全退化导致的鳃裂瘘管。目前,通过优化的手术方法,困扰其多年的颈部反复脓肿病症终于终结。 


自幼时起,吕先生颈部左侧便总是肿起一个鸡蛋大小的“鼓包”,大量脓液从“鼓包”下方的破口流出。该症状有时在感冒后出现,有时在扁桃体发炎后出现,甚至有时在进食后也会出现,反反复复伴随了吕先生20多年。近1年来发作愈发频繁,已严重影响吕先生的工作和生活。

照片.jpg

经朋友介绍,吕先生慕名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初步检查后,陈沛主任团队考虑这可能是临床少见的颈部先天性鳃裂瘘管。颈部MRI、碘油造影、喉镜等进一步检查支持颈部第二鳃裂管瘘的诊断。

检验结果.jpg

“鱼有鱼鳃,其实人类也有鳃。”陈沛主任介绍,人在胚胎时期也有鳃器,但存在时间短暂,随着在母体中的发育,鳃弓将逐渐退化。人类鳃器未完全退化,就会形成先天鳃裂畸形,可因反复感染甚或破溃而不胜其扰。这种疾病要想彻底治愈,必须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多年的顽疾得以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信心倍增,手术意愿强烈,经积极的术前准备,陈沛主任给吕先生做了内镜辅助下的改良颈部鳃裂瘘管切除术。手术只在瘘口周围做了一个4cm左右的皮纹美容小切口,然后在内镜辅助下向上分离切除了长约10cm的瘘管和相连的扁桃体。术后患者恢复顺利,避免了常规应用的颈部阶梯型多个皮肤切口,颈部创面少损伤小,术后更加美观,病理诊断证实为第二鳃裂瘘管。

鳃裂囊肿及瘘管准确的名称应为“鳃源性囊肿及瘘管”,是一种在头颈部耳廓到锁骨之间出现的先天性畸形,虽然第二鳃裂畸形较常见,但通常囊肿较多,象吕先生所患的先天性第二鳃裂瘘管畸形却并不多见。手术团队代伟林医生提醒,第二鳃裂瘘管走行非常复杂,通常经过颈内静脉表面,穿行颈内和颈外动脉之间,与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毗邻,手术难度高,完整更是不易。若大家发现脖子莫名出现红肿、流脓,且反复发作,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系统检查,排查鳃裂畸形,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

平面.jpg平面彩.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