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
返回主站 >>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及特色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16-08-16

血液科主任照片.JPG


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介绍

        程辉,主任医师,血液科主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抗癌协会血液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  常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血液病学会委员。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处理本专科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病的诊治。程辉主任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赴日本Tokyo Metropolitan Komagome Hospital系统学习“血液系统疾病诊治”,2012年10月参加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现代医院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血液肿瘤、血液系统疑难危重症医学的国际前沿进展。积极开展运用新技术,2013年至今开展血液肿瘤靶向治疗、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去甲基化治疗、血细胞分离单采术、血浆置换术、微移植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新技术、新业务。同时积极推动了我院骨髓瘤、淋巴瘤MDT诊治团队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全院对淋巴瘤、骨髓瘤的认识,减少了误诊漏诊,明显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

科室特色技术介绍

1、 白血病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白血病是最常见的血液肿瘤,不同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别极大,目前国际趋势是精准、分层、个体化治疗,我科综合应用细胞、免疫、遗传、分子检测、基因测序等检验技术,对每例白血病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分型、评估风险分层、筛选治疗靶点,治疗中运用包括中大剂量阿糖胞苷等常规化疗手段,同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血细胞分离单采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高技术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同时对于白血病化疗后导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合并脏器功能障碍,采用全环境保护治疗,提供相对无菌的环境,避免大剂量化疗后继发的严重感染,使肿瘤病人在化疗后能安全渡过危险期。

2、淋巴瘤/骨髓瘤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血液肿瘤治疗的革命性进展,除常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相对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在发挥更强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目前我科采用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免疫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新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同时联合血浆置换术改善高球蛋白血症,显著提高了疗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3、微移植治疗
        白血病的传统骨髓移植(又称为清髓移植)治疗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患者进行“致死性”的预处理,完全清除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能较好的实现供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完全植入,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缺点是严重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病率高,因此被认为是“高效高毒”。1997年出现了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在预处理中清除淋巴细胞,部分清除骨髓细胞,由此减低预处理化疗毒性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被认为“高效减毒”。微移植可以成为继清髓移植及非清髓移植后白血病治疗的一次革命,患者仅接受能高效杀灭白血病和肿瘤细胞的化疗,随后,供体提供的细胞经过体外处理,输入患者体内,激活受者免疫系统,共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治疗相关毒性小,并发症少,因此可以称为“高效微毒”。

4、血浆置换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血浆置换是现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净化血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在体外将患者的血液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然后弃去含有有害物质的血浆,用等量的置换液代替,再把血细胞成分和血浆置换液一起回输到患者的体内。在血液科,TTP、HUS以及各种免疫相关血液系统疾病、高球蛋白血症等均存在血浆置换适应证。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能快速、有效、选择性的减少患者血液中的病理成份,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趋向好转。目前在血液科已经熟练的运用于干细胞采集以及高白细胞血症、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科疾病,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病情,尤其在高白细胞血症上,对于减少患者白细胞瘀滞,肿瘤溶解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